
高温下的宿舍不能靠心静自然凉 学生期盼空调成基本刚需

高温下的宿舍不能靠心静自然凉 学生期盼空调成基本刚需!近日,山东省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。7月3日至5日,内陆大部分地区气温达到37℃至39℃,6日局部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超过40℃。有网友发布视频称,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学生宿舍未安装空调,有学生因高温被救护车送往医院。许多学生表示,他们只能在校内超市蹭空调,晚上则在宿舍硬熬。此前,东北多所大学的学生也频繁吐槽高温,一些人选择在楼道乘凉或搭帐篷睡觉。
过去,在空调还未普及的年代,“硬抗”高温是无奈的选择,大学更被视为学习而非享受的地方。然而,根据2024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《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(2024)》,在全球变暖背景下,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多。不仅天气更热,曾经对空调需求不大的地区也需要逐步应对高温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越来越多高校和中小学开始普遍安装空调。学生们期待宿舍加装空调,这不再是更高要求,而是基于现实的基本刚需。
日前,哈尔滨工业大学展示了其学生公寓、教学楼、体育馆等场所都装有空调,引发外校学生的羡慕。表面上只是一台空调的问题,但深层次上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关怀的程度。不少新生已将“是否有空调”作为择校标准之一,如果连防暑这类生活保障的小事都做不好,他们可能会担心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大事上能否真正做到“以人为本”。
高校宿舍普及空调应当成为趋势。尽管在东北、山东等地空调使用率不高,为宿舍加装空调还需对电网线路进行改造,但高温情况可能还会出现。南方不少高校采用第三方租赁模式,只要招标流程规范、收费透明合理,同样值得尝试。此外,短期内可以为宿舍加装更多风扇,提供冰贴或清凉油,并夜间开放更多有空调的场馆供学生避暑。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因天气炎热宣布提前放假,下学期再进行期末考试,这种人性化安排值得称赞。
面对高温,学生身处校园接受学校管理,校方若对学生这些难处缺乏关怀甚至忽视,难免让这份暑热又添份心寒。相比学生“被动纳凉”,校方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的“主动防暑”,才能让学生在暑热中感到“凉快一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