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访客

「最快女护士」的低情商发言为什么遭恨

访客 2025-09-04 16:10:55 49398
「最快女护士」的低情商发言为什么遭恨摘要: 361度和张水华解约,意味着“最快女护士”的言论终于影响到商业合约。几天前,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夺冠,赛后接受采访时,她...

「最快女护士」的低情商发言为什么遭恨

「最快女护士」的低情商发言为什么遭恨

361度和张水华解约,意味着“最快女护士”的言论终于影响到商业合约。

几天前,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夺冠,赛后接受采访时,她抑制不住泪水,表示“希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参赛”,这是我见过最低情商的发言之一。

很多人对情商有误解,以为会来事儿、说话好听就叫高情商。实际上情商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和管理,感知别人的情绪和需求,并能通过共情和沟通解决问题。

张水华在这段发言中,首先出现了自我认知和管理的问题。我理解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后喜极而泣,这是正常的情绪表达。但这种极致的情绪内核为“喜”,即通过哭泣让人感受到运动员的成就感,从而产生共鸣。张水华却“含泪”表达获胜情绪之外的具体诉求,那说明她此前已经反复思考调休的需求,借由获胜表达出来,导致情绪失控和表达偏差。

其次,她在表达中没有体现出任何对于他人情绪的感受力。她的成绩固然来自刻苦训练,但此前的调休需要领导的谅解,更需要同事付出。护士需要三班倒,尤其夜班更是损耗精力。你频繁参加马拉松比赛和训练,想利用周末的时候调休,意味着别的护士要牺牲周末的时间,人家也想陪家人或者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凭啥你最重要。过去一段时间,张水华已经多次参赛,已经牺牲了同事的周末时间,她不仅没有感谢,还跟这儿怨上了,谁当她同事能没情绪。

最后,她这番言论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,而是在激化矛盾。从效果来看,她夺冠后的采访在给领导施压,借媒体的放大效应,谋求更多的“照顾”,这只会适得其反。公开对领导喊话,约等于威胁,领导能听见,同事也能听见,领导就是想帮你也不行了。你参加比赛想调休,可谁没有父母妻儿、没有兴趣爱好,凭啥你就能享受调休,这么公开喊话就是把“私下的照顾”变成了“公开的特权”。本来平时跟领导说点好话,跟同事处好关系,调休的时候多给同事分点好处,毕竟人家帮了你。可这么含泪一喊,把得便宜的事搞得好像受了委屈,让领导和帮助过你的同事怎么想。

这种低情商发言,能引发全网热议甚至广泛批评,说明现代社会的很多概念正在深入人心。

比如规则意识。三班倒的制度是护士工作的常态,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,就已经提前获知,“调休”本就是在摩擦规则的边界。本来为了应付日常生活之外的非常态,诸如婚丧嫁娶、三灾六病之类,这时同事互相补个位,多数人都能理解。但成为一个“半专业”的马拉松跑者(签MCN、有代言、组织活动、系统训练和各地参赛),马拉松相关活动就成为她的日常,因为日常原因调休,就破坏了这个规则。而且,调休造成护士连续工作、休息时间不稳定,可能导致出现更多工作失误,那就更违背了工作的契约精神甚至医护人员的伦理。

再比如共情能力。人不能光想着自己,你想调休参加马拉松,人家周末也有自己的事,虽然我们很早就讲“推己及人”,但现实中却不缺少奇葩巨婴,把自己当太阳,要所有人围着自己转。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,“单位好比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,向下看全是笑脸,向上看全是屁股,左右看全是耳目”,从这个比喻就能看出权力崇拜之下没有“人”的概念,更没有把对方的体验和权益当成选项。这都不是精致利己,人家至少还精致,这就是缺乏共情能力造成的愚蠢,公众应该苦这种人久矣,才会有这么大反应。

再比如公平原则。很多为她辩护的人说,人培养兴趣爱好是个好事。问题是兴趣爱好(无论多专业)都不该跟别人的权益发生冲突,在博弈中老想着占别人便宜,就破坏了公平原则。个人要培养爱好、组织要基业长青、国家要持续发展,都是天经地义,但更大的天经地义是不能既要又要也要还要,win-win成了两次都赢。你能享受调休,参加比赛,拿赞助夺名声,是以侵犯(或潜在侵犯)他人权益为前提的。在更宏观的视角,社会之所以可能,是我们达成共识,大家享有原则上的公平。尽管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并不存在,但不能利用类似赛事夺冠、媒体采访之类的权力,明目张胆地破坏公平。以前资源多,大家忍忍也就算了,还有其他机会,如今零和博弈的场景越来越多,大家对占人便宜破坏公平会更加敏感。

有兴趣爱好是好事,人本来就不该被工作异化。可成年人要懂取舍和妥协,要么辞职专门跑马拉松,要么减少训练和比赛次数,认识到这一点,是长大的开始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