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全网劝离董璇后,张维伊回应嘲讽,心态超好

张维伊有个技能,就是不管董璇说什么,他都能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,然后再大谈自己的过往。
就比如两人在阿那亚吃饭。
董璇说这臭豆腐挺辣的,张维伊听到后不管被辣得斯哈斯哈的董璇,反而直接忆当年:那时候离开家刚来北京,自己打拼那段日子就在路边摊啥便宜吃啥,就特别接地气……
说完臭豆腐,还没想起来给董璇倒杯水,而是想起鱼香肉丝:到苍蝇馆想吃鱼香肉丝,没钱点不起,就跟老板商量有没有鱼香肉丝的做法,但把肉丝换成土豆……
董璇说她2002年拍的《雪花女神龙》,各个卫视都在播这个戏,还没说完张维伊再次抢过话语权:刚来北京那会,只知道北影厂,就在那找工作……
一顿饭,光听他忆当年了。
董璇说的话,他都没听进去,尽管听到了也都能引到自己身上,然后忆苦。
从这谈话中最直观的感受是,董璇照顾张维伊感受,而张维伊更在乎自身感受,不在乎对方愿不愿意听。
其次一个感受就是,董璇的输出都是积极乐观的,而张维伊的输出更多是负能量的。
这就给人一种感觉,董璇已经在追求精神富裕,而张维伊却停留在温饱阶段。
导致这两人节奏不同的原因,除了名气、财富不匹配外,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生底色差异。
董璇,东北独生女,从小漂亮到被身边的叔叔阿姨们抢着抱,家人更是花重金送她学舞蹈。
学了舞蹈又想考沈阳音乐学院,那年全黑龙江省只招一个学生,就她被录取了。
上到快毕业,未来不知道该干什么时,十年不招演员的总政歌舞团居然到她学校招演员了,她又被选中。
之后,她想学表演,结果一不小心被北电、中戏抢着要。
在北电上学时,同学们都没有机会只能跑龙套,只有她直接被安排女一号。
长得漂亮、运气好、资源多,董璇的前半生就是一个字:顺。
唯一的苦就是遇上高云翔,所以一路顺风顺水的她从来不会为生活发愁,当物质与精神满足到一定阶段时也就变得很佛系,所以她给人一种不争不抢却稳稳当当的感觉。
相比之下,张维伊就是天崩开局了。
出生在山西大同普通家庭的他,由于小时候太调皮玩玩具不小心把眼睛射伤,妈妈就为了他生下二胎,但不幸的是,她在生二胎时发生羊水栓塞最终抢救无效去世。
那个时候,张维伊才十岁,正值叛逆期闹着要去学跳舞与表演,为了能实现就靠绝食来拿捏爸爸。
可是长得普通、家庭普通就算到了北京也是过苦日子,住着筒子楼、吃饭吃不起、跑组被拒绝,还一度交不起房租,若不是偶然的机会演上话剧,根本在北京生活不下去。
就这样拮据得过了十几年,他才靠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有点知名度,才有机会参演一些影视剧的拍摄,手头才慢慢宽裕一点,但也是在这个时候爸爸因病去世了。
一路走来又穷又苦,所以每每回忆起来都是苦哈哈的,在他看来可能是感慨苦了这么多年终于熬过来了,可在观众看来就像在卖惨。
只是,一路苦过来的他仅仅是刚过上温饱生活,而董璇早已开始追求精神世界,两个步伐不一致的人走在一起,自然有种强烈的割裂感。
从张维伊露出名表、戴着耳机、为了一顿饭钱争吵,不难看出他对经济与物质方面的敏感,无论是炫耀,还是争吵都是一种心理映射,映射出张维伊物质缺乏的自卑。
相反,董璇的从容,北京豪宅与景区别墅的自然曝光不过度显摆,就映射出她物质满足后的自信。
人生底色严重不匹配他们被全网劝离后,有粉丝专程找到张维伊,希望他能不被舆论影响心情与创作,希望自己与朋友对他的支持,能给他加油鼓劲。
张维伊很感动,他先是表达自己的状态很好,然后回应了网络舆论:如果能被大家吐槽一下,也挺好。
不得不说,这心态很好。
如果麦琳当时的心态也能这么好,也不会被全网追着骂到至今都无法翻身。
不过,从细节来看,张维伊的状态似乎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好。
被吐槽焊在耳朵上的耳机摘掉了,焊在手上的名表也摘掉了,还戴上口罩与帽子遮脸。
包括他的某音,被网友围攻导致评论区沦陷后,他就再也没有发布过新作品。
还有他的某博,在8月9号甜蜜发布与董璇在阿那亚的合影,引来大量吐槽后,他也不再更新。
舆论这么大,导致他连9月初在杭州的话剧巡演都不敢宣传。
所以,张维伊真的好吗?
人是火了,媳妇也有了,可好感没了。
对他这种常年深耕话剧舞台,依赖观众好感度的演员来说,这波舆论定是不利的。
不过,接受审判也是成名的必经之路,无论如何张维伊也算是熬出头了。